人民领袖|在父亲工作过的地方 习近平轻声念出这句话

“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。”
2021年9月14日,在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——中共绥德地委旧址,习近平轻声念出了位于展厅醒目位置的这行字。
这是习仲勋同志说过的一句话。
习近平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,父亲习仲勋是一位“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”。习近平从小深受父亲影响。
父子同心,“近平的为人特别像他的父亲”
2022年3月,在一次与中青年干部的交流中,习近平分享了习仲勋在陕甘边区工作时同群众打成一片的故事。
“有一次,一位乡农会主席不慎扭伤了脚,痛得无法行走,我父亲就背着他一直送回家里。还有一次,有位群众家里娶儿媳妇,因为没人会写对联,就拿了红纸来找我父亲,我父亲立刻给他们写了五副对联。”
“毛泽东同志说我父亲是‘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’。这说明,我们把群众当亲人,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;我们真心实意关心群众,群众就会拥护和支持我们。”
在烽火硝烟中、在百废待兴时、在改革浪潮里……这位优秀共产党员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。上世纪40年代初,党组织给习仲勋的鉴定中有这么一段话:“凡是关中的人民,无论大人和小孩都知道他,都喜欢他。”
“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”,这正是习仲勋一生的写照。
1958年,习仲勋与儿子习近平、习远平在一起。
孩子们很小的时候,习仲勋就教育他们:对人,要做“雪中送炭”的事情。无论什么时候,孩子们只要与最基层的群众走近了,习仲勋就特别高兴。
习近平的弟弟习远平回忆说,“雪中送炭”的待人情怀不但贯穿了父亲的一生,“也从小给我们子女树立了一生待人的准则”。
父亲的言传身教,润物无声,深深影响着习近平。
1973年的一天,在陕北赵家河,20岁的习近平在外出开会路上偶遇一位拉着架子车的七旬老人。老人弓着腰拉车,显得很吃力。
“老大爷,您这么大年纪,还能拉得动车?”
“能成!”
“来,我帮你拉一段!”
“好啊,多谢你了。”
习近平主动把车接了过来,拉起就走。
两人边走边聊,说了一路的话。这天之后,老人逢人就讲“习仲勋的儿子帮我拉车”,每次讲起都很兴奋、很自豪。他说:“领导人教育的孩子就是不一样!”
上世纪80年代,甘肃山丹培黎学校恢复重建,习仲勋欣然应邀担任名誉校长。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曾推动企业资助这所学校,到中央工作后也一直关心学校的发展。
“实际上也就是我父亲他有这一番心意,这里也需要,找到了我,所以当时就给学校提供了一些电脑,做了点儿事。”多年以后谈及往事,习近平说自己做的这些是微不足道的。
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同父亲习仲勋、母亲齐心的合影。